增幅明显!第135届广交会超3万名非洲客商登记参会
目前加拿大和美国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新的地热能源转换技术
显然,任何税收都不会是中性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必然伴随着利益的再分配,导致利益博弈。如果地方政府认为资源税对某些群体和某些方面有过度的负面影响,可以用煤炭资源税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贴,包括针对环境治理和资源省份的经济转型。
时过境迁,目前,煤炭行业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和雾霾治理双重压力,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并且,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提高资源开采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资源的稀缺性带来的价格压力,从而减轻长期资源产品涨价压力。资源较稀缺的日本和欧洲的能源税负较重,而资源比较丰富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则相对较轻。因此,目前进行从价计征煤炭资源税改革,如果从煤炭资源税改革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考量,应当是比较好的改革切入点。可以预见,政府将渐进地提高资源税率,兼顾社会承受能力和效率。
因此,无论煤炭资源税转嫁的速度和幅度如何,最终都将由消费者买单。而且,当时随着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煤炭市场供需偏紧,属于卖方市场,因此,当时资源税一旦改革所增加的新成本会很快地转嫁给终端消费者,继而推高能源成本,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按照目前建设进度,年底仍将有秦山核电一期扩建(方家山核电)1号机组、福清核电1号机组和红沿河核电3号机组等三台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今年7月份水电发电量达到1132亿千瓦时,由于来水减少,预计11、12月份每月水电发电量相比7月份将减少400亿千瓦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煤矿单产一般比较大,成本较低,在当前煤价下跌时这些新建矿井多数还能盈利。截至8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766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39万吨,平均可用21天,同比增加5天。煤价止跌企稳后,下一步将何去何从?对此,我们需要对接下来影响煤炭市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今年年底,运能同样为2亿吨的山西中南部铁路也即将建成通车,陕西、山西煤炭将再增一条大容量出海通道。另外,由于当前煤炭产能充足,只要煤价出现反弹,煤炭产量很短时间内就能回升,导致供应增加,抑制煤价上涨。
在影响煤炭市场的众多因素中,除了以上有利因素,也还有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形势总体仍不容乐观。8月初,神华集团宣布年内将压减煤炭产量5000万吨。除此之外,山西、内蒙、陕西等主产省区仍然不断有新建矿井或资源整合矿井竣工投产,可用煤炭产能还在继续增加。各个环节的高库存大大降低了下游用户集中持续采购的可能性,进而避免引发煤价出现大幅上涨。
今年2月,运能超过1亿吨的韩原铁路正式建成通车,缩短了山西中南部煤炭进入大秦铁路的距离。四是核电迎来投产高峰,火电出力将受到一定抑制。随着铁路运能不断释放,三西地区煤炭外运成本必将整体下降,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中转地和终端煤炭价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13.9%和13.7%,同比分别回落2.1和6.8个百分点。
三是铁路运能释放,煤炭铁路外运瓶颈缓解,运输成本下降。全年将新增核电装机近620万千瓦,每月将新增发电量约40亿千瓦时。
8月份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降幅明显缩小,止跌企稳迹象愈发明显。神华减产可能不仅不会影响这些矿井正常生产,相反,因为神华减产,这些矿井产量还有具备了提升空间
全年将新增核电装机近620万千瓦,每月将新增发电量约40亿千瓦时。综合以上分析,由于当前煤价已经处于阶段性低点,再加上神华集团带头宣布压缩产量,煤炭需求季节性回升,以及大秦铁路检修等等,短期煤价止跌企稳后,可能会出现小幅回升。8月份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降幅明显缩小,止跌企稳迹象愈发明显。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煤价持续走低,煤炭进口量同比减少,国际煤价也被迫跟着不断震荡下滑。六是国际市场煤炭供求宽松,国内煤价回升将导致煤炭进口增加,并反过来抑制国内煤价。二是煤炭产能充足,且不断有新增产能释放,龙头企业带头减产并不一定能减少原煤总产量。
如果铁路煤炭运输瓶颈能够打破,煤炭运输成本将整体下降,也将对包括环渤海下水煤在内的中转地、消费地价格产生抑制作用。8月初,神华集团宣布年内将压减煤炭产量5000万吨。
之前铁路运力不足,晋陕蒙主产区大量煤炭只能通过公路外运,由于公路运输成本偏高,煤价被整体推高。神华减产可能不仅不会影响这些矿井正常生产,相反,因为神华减产,这些矿井产量还有具备了提升空间。
今年年底,运能同样为2亿吨的山西中南部铁路也即将建成通车,陕西、山西煤炭将再增一条大容量出海通道。虽然8月中上旬大秦铁路短期检修导致环渤海港口煤炭调入受到一定影响,但截至8月17日,秦皇岛港、国投曹妃甸港和国投京唐港三港煤炭库存仍高达1342万吨,仍处于较高水平,广州港煤炭库存也仍然处于300万吨以上高位。
除此之外,山西、内蒙、陕西等主产省区仍然不断有新建矿井或资源整合矿井竣工投产,可用煤炭产能还在继续增加。如果国内煤价回升,将直接促使下游用户增加外煤采购,导致进口量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13.9%和13.7%,同比分别回落2.1和6.8个百分点。按照目前建设进度,年底仍将有秦山核电一期扩建(方家山核电)1号机组、福清核电1号机组和红沿河核电3号机组等三台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大秦铁路作为东煤西运的主干线,每次检修都会对市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影响煤炭市场的众多因素中,除了以上有利因素,也还有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形势总体仍不容乐观。
截至8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766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39万吨,平均可用21天,同比增加5天。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煤矿单产一般比较大,成本较低,在当前煤价下跌时这些新建矿井多数还能盈利。
五是当前煤矿、港口、电厂等各环节煤炭库存均处于较高水平。总而言之,产能增加、产量释放将使煤炭市场长期处于供求宽松态势,从根本上抑制煤价长时间过快上涨。
虽然8月份已经进行了为期6天的短期检修,但从每年秋季检修时间长度来看,预计9、10月份仍会进行1-2个星期的检修,届时沿海煤炭市场仍将受到一定影响。笔者认为,接下来几个月煤炭市场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龙头煤企带头压缩产量。只要有利润,多数企业还是会保持生产。2013年年底以来,神华集团旗下巴准铁路、塔韩铁路陆续试运行,连接大准铁路和朔黄铁路、运能达2亿吨的准池铁路也即将投入运营,鄂尔多斯更多煤炭可以通过朔黄铁路下水。
再加上冬季取暖供热用煤增加,预计11、12月份每月发电、供热用煤可能会较7月份增加2500万吨左右。如果减少的水电发电量全部依靠火电发电量填补,11、12月份每月发电耗煤量将增加1600万吨左右。
投资和进出口增长放缓,意味着钢材、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长也将受到抑制,短期内煤炭需求总体仍将疲软。1-7月份进出口总额仅同比增长2%,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3%和1%,同比分别回落6.5和6.3个百分点。
6月底全国重点煤矿库存达到583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7月底全国重点煤矿煤炭库存很可能已经超过6500万吨。四是核电迎来投产高峰,火电出力将受到一定抑制。